全站搜索
星欧娱乐注册-星欧娱乐平台-星欧登录首页
星欧娱乐注册-星欧娱乐平台-星欧登录首页
  • 星欧娱乐注册
  • 星欧娱乐登录
  • 星欧娱乐招商QQ
  • 空气过滤器标准docx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5-07-07 02:50 文字:【】【】【

      GB/T ×××××—×××× PAGE I GB/T ×××××—×××× PAGE 2 空气过滤器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空气过滤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标记、一般要求、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通风、空气调节和空气净化系统或设备的空气过滤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019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包装通则 GB/T 1236工业通风机用标准化风道进行性能试验 GB 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GB 4706.1-2005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 18204.2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2部分:化学污染物 GB 50243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G/T 404空气过滤器用滤料 ISO 15957 Loading dusts for testing air cleaning equipment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空气过滤器air filter 用过滤、粘附或者荷电捕集等方法去除空气中颗粒物的设备。 额定风量 rated air flow 在标准空气状态下,单位时间通过空气过滤器的空气体积流量。 标准空气状态 standard air 温度为20℃,大气压力为101.3kPa,密度为1.2kg/m3的空气状态。 迎面风速 face velocity 通过空气过滤器的空气体积流量与其空气流通截面面积之比。 初阻力initial resistance 初始状态下,空气过滤器通过额定风量时的静压损失。 终阻力 final resistance 在额定风量下,空气过滤器由于捕集标准试验尘而使其阻力上升并达到的规定值。 粒径 particle diameter 用某种方法(光学或空气动力学等效)测出的颗粒物几何直径。 PMxparticulate matter 空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x μm的颗粒物,x=10,2.5或1。 效率efficiency 在额定风量下,空气过滤器去除流通空气中颗粒物的百分比。 计数效率counting efficiency 在额定风量下,空气过滤器去除流通空气中特定粒径或粒径范围颗粒物数量的能力。 计重效率arrestance 在额定风量下,空气过滤器去除流通空气中标准试验尘质量的能力。 PMx净化效率cleaning efficiency for PMx 在额定风量下,空气过滤器去除流通空气中颗粒物质量的能力。 容尘量 dust holding capacity 在额定风量下,空气过滤器达到终阻力时所捕集的标准试验尘总质量。 额定功率rated power 初始状态下,静电式空气过滤器在额定风量下工作时的输入功率。 工作电压 working voltage 静电式空气过滤器工作时的电离电压和集尘电压。 分类与标记 分类 4.1.1按过滤原理分类,可分为阻隔式和静电式,代号分别为ZG和JD。 4.1.2 按结构分类,可分为平板式、折褶式、袋式、卷绕式、筒式、极板式和蜂巢式,代号分别为PB、ZZ、DS、JR、TS、JB和FC。 4.1.3 按级别分类,可分为粗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高中效过滤器和亚高效过滤器,代号分别为C、Z、GZ和YG。其中粗效过滤器又可分为粗效1型、粗效2型、粗效3型、粗效4型,代号分别为C1、 C2、 C3和 C4;中效过滤器又可分为中效1型、中效2型和中效3型,代号分别为Z1、 Z2和 Z3。 4.2标记 空气过滤器标记如下。 外形尺寸,[高×宽×深]mm产品代号(K) 外形尺寸,[高×宽×深]mm 产品代号(K) 级别 结构 过滤原理 额定风量,m3/h 示例1:中效2型、阻隔折褶式、外形尺寸为484mm×484mm×220mm、额定风量为800m3/h的空气过滤器,标记为 K-Z2-ZG-ZZ-484×484×220-800。 示例2:粗效3型、阻隔平板式、外形尺寸为610mm×610mm×80mm、额定风量为2000m3/h的空气过滤器,标记为K-C3-ZG-PB-610×610×80-2000。 注:空气过滤器外形尺寸表示原则为:以气流通过方向为深度,以气流通过方向垂直截面的竖直长度为高度,水平长度为宽度。 一般要求 5.1空气过滤器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和技术文件进行生产。 5.2空气过滤器的环保及防火性能应符合所应用环境的要求。 5.3静电式空气过滤器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单相额定电压不应大于250V,三相额定电压不应大于480V,额定频率应为50Hz; b) 防触电保护应满足GB 4706.1中Ⅰ类器具的要求; c) 应设置断电保护,保证在打开机组结构进行维修或维护时,其内部装置自动断电。 5.4空气过滤器用滤料应满足JG/T 404的要求。 5.5空气过滤器用粘结剂的剪力强度和拉力强度不应低于滤料强度,其耐温耐湿性能应与滤料相同。 5.6空气过滤器用密封胶应保证过滤器在使用极限条件下,运行时不开裂、不脱胶,并且有弹性,其耐温耐湿性能应与滤料相同。 5.7空气过滤器的结构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框架或支撑体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应能承受安装、运行和维修时所需重量和压力; b) 边框的四个角和拼接处不应松动,粘结剂和密封胶不应脱胶、开裂,滤料在边框中不应松动和变形; c) 密封垫与边框应粘结牢固,密封垫的内外边缘不应超过边框的内外边缘。 要求 外观 空气过滤器表面应光洁平整,无划痕、锈斑、压痕和损伤。 滤料、密封垫、防护网等部件不应变形。 静电式空气过滤器外壳应标明电气安全警示及电气端子接线外形尺寸 外形尺寸允许偏差见表1。 表1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毫米 类别 外形 粗效过滤器 中效过滤器 高中效过滤器 亚高效过滤器 端面 ≤500 0 -1.6 500 0 -3.2 深度 — — — +1.6 0 每端面两 对角线 6.2.2平面度 亚高效过滤器端面及侧板平面度不应大于1.6mm。 阻力和效率 6.3.1 在初始状态下,空气过滤器阻力、计重效率和计数效率应符合表2的规定。 6.3.2对于标称PMx净化效率的产品,其实测值不应小于(标称值-5%)。 表2 空气过滤器额定风量下的阻力和效率 指标 级别 代号 迎面 风速 m/s 额定风量下 的效率(E) % 额定风量下的初阻力(ΔPi) Pa 额定风量下的终阻力(ΔPf) Pa 粗效1 C1 2.5 标准试验尘计重效率 50E≥20 ≤50 200 粗效2 C2 E≥50 粗效3 C3 计数效率 (粒径≥2.0μm) 50E≥10 粗效4 C4 E≥50 中效1 Z1 2.0 计数效率 (粒径≥0.5μm) 40E≥20 ≤80 300 中效2 Z2 60E≥40 中效3 Z3 70E≥60 高中效 GZ 1.5 95E≥70 ≤100 亚高效 YG 1.0 99.9E≥95 ≤120 注1:当效率测量结果同时满足表中两个级别时,按较高级别评定。 注2:如未标注额定风量,按表2规定的迎面风速推算额定风量。 容尘量 空气过滤器应标称容尘量指标,其实测值不应小于标称值的90%。 清洗 空气过滤器清洗后效率不应小于原指标的85%,阻力不应大于原指标的150%。 消静电 对于滤料荷电的空气过滤器,应标称消静电处理后的效率,其实测值不应小于(标称值-5%)。 防火 当空气过滤器有防火要求时,应符合GB 8624的规定。 额定功率 对于标称值不大于30W的空气过滤器,实测值不应大于标称值的120%;对于标称值大于30W的空气过滤器,实测值不应大于标称值的110%。 工作电压 对于静电式空气过滤器的电离电压和集尘电压,实测值与标称值偏差应在±5%范围内。 臭氧浓度增加量 在额定风量、工作电压下,静电式空气过滤器臭氧浓度增加量1小时均值不应大于0.05mg/m3。 电气安全 绝缘电阻:冷态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MΩ。 电气强度:应无击穿或闪络。 泄漏电流:装置外露金属部分和电源线间的泄漏电流值不应大于0.75mA。 接地电阻:装置外露金属部分与接地端之间的电阻值不应大于0.1Ω。 试验方法 试验仪表 试验仪表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试验用仪表规定 测量参数 测量仪表 测量项目 仪表准确度 外形尺寸 游标卡尺 端面、深度、对角线mm 平面度 塞尺 端面及侧板平面度 平板精度为3级,塞尺厚度范围为0.02 mm ~0.50mm 风量 空气流量计 试验风量 ±3% 风速 风速仪 试验风速 准确度不低于±3%,分辨力不低于±0.05m/s 阻力 压力计 初阻力和终阻力 0 Pa~70 Pa时:±2 Pa; 70 Pa时:测量值的±3% 计数效率 粒子计数器 计数浓度 粒子浓度示值误差不超过±30% PMx净化效率 粉尘仪 PMx质量浓度 示值误差不超过±20%, 示值重复性不应大于±10% 容尘量 电子天平 空气过滤器和末端过滤器发尘前后的质量、标准试验尘的质量 0.1g 绝缘电阻 电安测试仪 静电式空气过滤器绝缘电阻、电气强度、泄漏电流和接地电阻 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3%读数值; 泄漏电流:±(3%读数值+50μA); 交流耐压:电压指标±(3%读数值+10V),电流指标±(3%读数值+30μA) 电气强度 泄漏电流 接地电阻 工作电压 万用表 静电式空气过滤器的电离电压和集尘电压 ±2%读数值 功率 功率计 静电式空气过滤器的额定功率 0.5级 臭氧浓度增加量 臭氧分析仪 臭氧浓度 ±4% 分光光度计 具有610nm波长和2cm比色皿 温度 温湿度计 试验风道中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 温度:±0.3℃ 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5% 大气压 大气压表 大气压 ±2hpa 外观 应用目测法检查。 尺寸偏差 7.3.1外形尺寸 应用游标卡尺检查。 7.3.2平面度 应用平板和塞尺检查。 阻力和效率 阻力、计数效率和PMx净化效率应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计重效率应按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容尘量 容尘量应按照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清洗 清洗应按制造厂给出的清洗方法进行,清洗后的效率和阻力应按附录A或者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消静电 消静电应按附录C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消静电后的效率和阻力应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防火 有防火要求的空气过滤器,应按GB 8624的规定进行防火试验。 额定功率 静电式空气过滤器额定功率应按GB 4706.1-2005规定方法进行试验。 工作电压 静电式空气过滤器的工作电压应按GB 4706.1-2005规定方法进行试验。 臭氧浓度增加量 臭氧浓度增加量应按照附录D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电气安全 绝缘电阻 在常温、常湿条件下,用安全性能综合测试仪或500V的绝缘电阻计测量空气过滤器带电部分和非带电部分之间的绝缘电阻(冷态)。 电气强度 电气强度应按照GB 4706.1-2005中16.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泄漏电流 泄漏电流应按GB 4706.1-2005中16.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接地电阻 接地电阻应按GB 4706.1-2005中27.5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检验规则 8.1检验分类 空气过滤器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8.2出厂检验 8.2.1空气过滤器应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8.2.2出厂检验应按表4的规定逐项进行。 表4检验项目表 序号 检验项目 适用产品类型 检验类别 要求 试验方法 阻隔空气过滤器 静电式空气过滤器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1 外观 √ √ 〇 〇 6.1 7.2 2 尺寸偏差 √ - 〇 6.2 7.3 3 阻力 √ √ - 〇 6.3 7.4 4 效率 √ √ - 〇 6.3 7.4 5 容尘量 √ - 〇 6.4 7.5 6 清洗1 √ √ - 〇 6.5 7.6 7 消静电2 √ - 〇 6.6 7.7 8 防火3 √ √ - 〇 6.7 7.8 9 额定功率 √ - 〇 6.8 7.9 10 工作电压 √ - 〇 6.9 7.10 11 臭氧浓度增加量 √ - 〇 6.10 7.11 12 绝缘电阻 √ 〇 〇 6.11.1 7.12.1 电气强度 √ 〇 〇 6.11.2 7.12.2 泄漏电流 √ 〇 〇 6.11.3 7.12.3 接地电阻 √ 〇 〇 6.11.4 7.12.4 注1:“〇”为必检项目;“—”为不检项目。 注2:检验项目中的“清洗”仅限于可清洗空气过滤器;检验项目中的“消静电”仅限于有消静电要求的空气过滤器;检验项目中的“防火”仅限于有防火要求的空气过滤器。 8.3型式检验 8.3.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定型或老产品转厂生产试制产品时; b) 产品结构、制造工艺或材料等有重大改变时; c) 产品停产超过一年后,恢复生产时; d)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8.3.2型式检验抽样方法 在出厂检验合格的样品中随机抽取,进行型式检验,抽样方法应符合GB 2828.1的规定。 8.3.3型式检验应按表5规定逐项进行。 8.3.4判定原则 任意一项不合格,则为不合格产品,否则为合格产品。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1标志 每台空气过滤器应在明显位置固定标牌,标牌牢固固定于过滤器外框。若有需要还应标明气流方向,内容至少应包括: a) 生产厂家名称、商标或标志; b) 产品名称、标记和型号; c) 基本性能参数(外形尺寸、额定风量、阻力、计数效率、计重效率、容尘量、额定功率、电离电压、集尘电压、臭氧浓度增加量等); d) 出厂日期和出厂编号。 9.2包装 9.2.1 空气过滤器应按GB/T 191和GB/T1019的有关规定进行包装。 9.2.2包装箱内应附有产品合格证和安装使用说明书。 9.2.3产品合格证内容应至少包括: a) 产品名称和型号; b) 产品出厂编号; c) 检验结论; d) 检验员签字或印章; e) 检验日期。 9.2.4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内容应至少包括: a) 产品名称和型号; b) 工作原理; c) 执行标准; d) 主要技术参数; e) 附件目录; f) 安装说明和要求; g) 使用说明、维修和保养注意事项。 9.3运输 空气过滤器在运输过程中不应碰撞、挤压、抛扔和受到强烈的振动以及雨淋、受潮和曝晒。 9.4贮存 空气过滤器应贮存于干燥、通风、无腐蚀性及爆炸性气体的库房内,并应有防止产品磕碰的措施。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空气过滤器阻力、计数效率和PMx净化效率试验方法 A.1适用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空气过滤器阻力、计数效率和PMx净化效率测试的试验装置、试验方法和测量结果处理方法。 A.2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的结构允许有所差别,但试验条件应和本标准的规定相同,且同一空气过滤器的测量结果应与本标准所规定的试验装置的测量结果一致。 A.2.1风道系统 A.2.1.1构造 风道系统的构造及尺寸示意图见图A.1,风道系统的制作与安装应满足GB 50243的要求,其他要求如下: a)当空气过滤器截面尺寸与试验风道截面不同时,用以安装受试空气过滤器的管段应采用变径管,其结构及尺寸示意图见图A.2; b)测量计数效率时,采样管的构造及尺寸示意图见图A.3,采样管口部直径的选择应考虑近似等动力流的条件,即采样管口的吸入速度与风道内风速应近似,最大偏差应小于±10%。当风道内风速与采样管口速度近似时,采样管宜采用图A.3a)型式;当风道内风速低于采样管口速度时,采样管宜采用图A.3b)型式;当风道内风速高于采样管口速度时,采样管宜采用图A.3c)型式; c) 静压环的构造应满足GB/T 1236的要求; d) 试验装置风道系统可以是正压,也可以是负压; f) 风道系统结构可以是直线形,也可以是U形; g) 整个风道系统要求严密,投入使用前应按GB 50243的规定进行打压检漏,在2000Pa压力下风道系统漏风量不应大于1.64m3/(h?m2)。 说明: D—管径; I—进气; O—排气; 1—风量测量装置; 2—气溶胶发生器; 3—上游采样管; 4—静压环; 5—待测样机; 6—下游采样管。 图A.1 风道系统的构造及尺寸示意图 说明: I—管长; d、w—管径。 图A.2 变径管结构及尺寸示意图 a)直通型采样口 b)渐缩型采样口 c)渐扩型采样口 说明: d—采样管管径。 图A.3 采样管结构及尺寸示意图 A.2.1.2试验空气 a)空气洁净要求:在试验装置进风口应设置至少2级空气过滤器(最后1级为高效过滤器),风道中粒子的背景浓度不应超过气溶胶发生浓度的1%,以确保进入风道的空气洁净; b)空气温湿度要求:试验用空气的温度应控制在(23±5)℃,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10)%; c)试验台排气可排至室外、经过处理后排至室内或循环使用。 A.2.1.3末端过滤器 应采用亚高效及以上级别空气过滤器作为试验装置的末端过滤器,以对排风进行过滤。 A.2.2计数效率测试用气溶胶发生器应满足以下要求: a)气溶胶发生溶液要求:质量浓度应为10%的氯化钾(KCl)溶液; b)发生的试验气溶胶应为多分散固相氯化钾(KCl)粒子,粒径范围应为(0.3~10)μm,粒径分布应满足表A.1要求。 表A.1气溶胶粒径分布表 粒径分布 μm 0.3~0.5 0.5~1.0 1.0~2.0 2.0~5.0 5.0 计数浓度百分比 % 56±5 23±3 12±2 8±2 1±1 A.3测试用的试验仪表应满足7.1的要求。 A.4试验装置要求 A.4.1试验装置基本要求见表A.2。 表A.2 试验装置基本要求 试验条件 要求 风速均匀性 CV10% 气溶胶浓度均匀性 CV15% 气溶胶浓度稳定性 CV10% 试验段空阻 5Pa 100%效率 99% A.4.2风速均匀性测试 A.4.2.1在风道截面上测量均匀分布的9个点的风速(见图A.4),以确定试验装置的风速均匀性,测量截面应位于上游段紧靠受试空气过滤器处,试验应分别在25%Qmax、50%Qmax和Qmax(Qmax为试验装置最大风量)风量下测试。 A.4.2.2表征风速均匀性的变异系数应按式(A.1)计算: ………………………… (A.1) 式中: CV—变异系数; 9个测点平均值的标准差; mean9个测点的平均值。 图A.4 测量风速和气溶胶浓度均匀性的九点均匀分布网格示意图 A.4.3气溶胶浓度均匀性测试 A.4.3.1在风道截面上测量均匀分布的9个点的计数浓度(≥0.5μm)或PMx浓度(见图A.4),以确定试验装置的气溶胶浓度均匀性,测量截面应位于上游段紧靠受试空气过滤器处,试验应分别在25%Qmax、50%Qmax和Qmax(Qmax为试验装置最大风量)风量下测试。 A.4.3.2表征风速均匀性的变异系数应按式(A.2)计算:: ………………………………(A.2) 式中: CV—变异系数; 9个测点平均值的标准差; mean9个测点的平均值。 A.4.4气溶胶浓度稳定性测试 分别在25%Qmax、50% Qmax和Qmax(Qmax为试验装置最大风量)风量下测试,采样点应位于截面中心点,待气溶胶发生稳定后,测量气溶胶计数浓度(≥0.5μm)或PMx浓度在30min内的稳定性。 A.4.5试验段空阻测试 试验装置在不安装受试空气过滤器的情况下,调整试验装置风量至3400m3/h(当试验装置设计最大风量Qmax大于3400m3/h时)或者Qmax(当试验装置设计最大风量Qmax小于3400m3/h时),对试验段空阻进行测试。 A.3.6 100%效率测试 试验装置安装高效级别的受试空气过滤器的情况下,调整试验装置风量至3400m3/h(当试验装置设计最大风量Qmax大于3400m3/h时)或者Qmax(当试验装置设计最大风量Qmax小于3400m3/h时),进行计数效率或PMx净化效率测试。 A.5试验方法 A.5.1 受试空气过滤器的安装 将受试空气过滤器安装在试验风道上,确保安装边框处不发生泄漏。 A.5.2阻力试验 启动风机,测试50%、75%、100%和125%额定风量下的阻力,并绘制风量阻力曲线启动风机,调节风量至受试空气过滤器的额定风量。 A.5.3.2开启气溶胶发生器,待稳定后,在受试空气过滤器上游采样处和下游采样处用粒子计数器进行测试。 A.5.3.3当用2台粒子计数器上、下游同时测试时,待上、下风侧采样数字稳定后,各取连续5次读数的平均值,求1次效率;再取连续5次读数的平均值,再求1次效率。 A.5.3.4当只用1台计数器试验时,应待数值稳定后,先下风侧,后上风侧各测5次,取5次平均值,求1次效率;当仪器从上风侧移向下风侧试验时,应使仪器充分自净,然后重新操作,再取5次平均值,再求1次效率。 A.5.3.5 A.5.3.3和A.5.3.4中的各2次(任意粒径)计数效率值应满足表A.4规定。 表A.4 计数效率值表 第一次效率值 第二次计数效率和之差 40% 0.3 40%~60% 0.15 60%~80% 0.08 80%~90% 0.04 90%~99% 0.02 ≥99% 0.01 A.5.3.6受试空气过滤器粒径分组计数效率应用式(A.3)计算,小数点后保留1位数: ………………………………(A.3) 式中: ——粒径分组(≥0.5μm和≥2.0μm)计数效率,%; ——上风侧某粒径粒子计数浓度的平均值,p/m3; ——下风侧某粒径粒子计数浓度的平均值,p/m3。 A.5.4PMx净化效率试验 A.5.4.1开启试验装置风机,调节风量至受试空气过滤器额定风量并保持稳定。 A.5.4.2开启气溶胶发生器,在入口处管道中发生满足PMx试验浓度要求(浓度范围应为150μg/m3~750μg/m3)的颗粒。 A.5.4.3在受试空气过滤器上游采样处和下游采样处用粉尘仪进行测试,取不少于6次稳定测试数据的平均值作为上游浓度值或下游浓度值。6次稳定数据的变异系数不应大于5%。 A.5.4.4 PMx净化效率应按式(A.4)计算,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数: EPMx=1-C 式中: EPMx —— 受试空气过滤器PMx净化效率,%; CPMx,1 —— 上游采样处PMx的平均质量浓度,μg/m3 ; CPMx,2 —— 下游采样处PMx的平均质量浓度,μg/m3。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空气过滤器计重效率和容尘量试验 B.1适用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进行空气过滤器的阻力、计重效率和容尘量试验的试验装置、试验方法和测量结果处理方法。 B.2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的结构允许有所差别,但试验条件应和本标准的规定相同,且同一空气过滤器的测量结果应与本标准所规定的试验装置的测量结果一致。 B.2.1风道系统 风道系统实验装置应满足A.2.1的要求。 B.2.2标准试验尘发生器 B.2.2.1应确保产生的标准试验尘浓度稳定,浓度波动应在±10%之内。 B.2.2.2 应保证人工尘被引入试验管道之前是干燥的。 B.3测量仪器 测试用的试验仪表应满足7.1的要求。 B.4试验条件 a) 风速均匀性和试验段空阻应满足A.4.1的要求; b) 标准试验尘应采用ISO 15957中规定的L1试验尘(适用于粗效1~4空气过滤器测试)、L2试验尘(适用于中效1~3空气过滤器测试)和L3试验尘(适用于高中效和亚高效空气过滤器测试); c) 测试前应将标准试验尘放入烘箱内,在110℃温度下烘干2h~3h; B.5试验方法 B.5.1受试空气过滤器的安装 将受试空气过滤器安装在试验风道上,确保安装边框处不发生泄漏。 B.5.2阻力试验 启动风机,测试50%、75%、100%和125%额定风量下的阻力,并绘制风量阻力曲线计重效率和容尘量的试验步骤 B.5.3.1先称量受试空气过滤器和末端过滤器的质量,应精确到0.1g。 B.5.3.2应确保受试空气过滤器安装边框处不发生泄漏。 B.5.3.3启动风机,调整风量至受试空气过滤器的额定风量。 B.5.3.4将粉尘装入发尘器中,控制每次加入发尘器的粉尘重量,以保证容尘量试验结束之前至少分4次加尘。调节并控制试验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在(70±7)mg/m3范围内。 B.5.3.5保持额定风量和发尘的压缩空气压力,直至标准试验尘全部发完。 B.5.3.6在保持原有风量情况下,用避开受试空气过滤器正面的一股压缩空气流将沉积在受试空气过滤器上风侧风道内壁的粉尘沿与受试空气过滤器偏斜方向重新进入气流中。 B.5.3.7测量该发尘期间每次发尘结束时的受试空气过滤器阻力。 B.5.3.8关闭风机,重新称量受试空气过滤器和末端空气过滤器质量,以测量被两者捕集到的标准试验尘的质量。 B.5.3.9用毛刷将可能沉积在受试空气过滤器与末端空气过滤器之间的标准试验尘收集起来称重,应精确到0.1g。 B.5.3.10将末端空气过滤器增加的质量与上述收集的标准试验尘的质量相加,得出未被受试空气过滤器捕集的标准试验尘质量。 B.5.3.11试验结束之后,称量受试空气过滤器的质量,受试空气过滤器所增加的质量与末被受试空气过滤器捕集的标准试验尘质量之和应等于发尘总质量,误差宜小于3%。 B.6数据处理 B.6.1一个发尘阶段内的计重效率 B.6.1.1任意一个发尘过程结束时的计重效率应按式(B.1)计算: ………………………………(B.1) 式中: A1——任意一个发尘过程结束时的计重效率,%; ——在该发尘过程中,受试空气过滤器的质量增量,g; ——在该发尘过程中,未被受试空气过滤器捕集的人工尘重量,g; ——在该发尘过程中,标准试验尘发尘量,,g。 B.6.1.2每一个发尘阶段结束后,应在以计重效率为纵坐标,累积容尘量为横坐标绘制计重效率和累积容尘量的关系曲线平均计重效率 平均计重效率应按式(B.2)计算: ……………………(B.2) ………………………………(B.3) 式中: A——平均计重效率,%; ——发尘的总重量,g ; ——第k次发尘量,g; ——最后一次发尘直至达到终阻力时的发尘量,g; ——受试空气过滤器达到终阻力后的平均计重效率,%。 B.6.3容尘量 容尘量应由受试空气过滤器的质量增量按式(B.4)计算: ………………………………(B.4) 式中: C——容尘量,g; ——在第一次发尘过程中,受试空气过滤器的质量增量,g; ——在第k次发尘过程中,受试空气过滤器的质量增量,g; ——在最后一次发尘直至达到终阻力过程中,受试空气过滤器的质量增量,g。 B.6.4数值修约 阻力、计重效率、容尘量的数值均应取到小数点后1位。 GB/T ×××××—×××× PAGE 21 PAGE 20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空气过滤器消静电试验方法 C.1适用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滤料荷电的空气过滤器消静电的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C.2试验装置 a) 静电消除柜应采用不锈钢或镀锌钢板制作; b) 静电消除柜尺寸大小应能至少放置1个空气过滤器和1个或2个异丙醇溶液(IPA)托盘,空气过滤器不应碰触静电消除柜的内表面; c) 为了防止异丙醇蒸气泄漏对人员和环境造成的影响,静电消除柜应进行气密性检验,在200Pa压力下,静电消除柜1min内压力的衰减不应大于30Pa。 C.3测量仪器 测试用的试验仪表应满足7.1的要求。 C.4试验条件 a) 静电消除柜所在房间温湿度控制要求:温度应为(25±5)℃,相对湿度应为(40±20)%; b) 用于受试空气过滤器平衡的标准空气温湿度控制要求:温度应为(23±5)℃,相对湿度应为(45±10)%; c

      2、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汽大众奥迪Q3_汽车使用手册用户操作图解驾驶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

    相关推荐
  • 过滤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 空气过滤器标准docx
  • 工业滤芯的分类、应用和清洗
  • 高效过滤器的质量标准pdf
  • 6686体育网网站
  • 过滤器工作原理docx
  • 过滤器检测标准有哪些?过滤器相关检测国标汇总
  • 中工科技-过滤设备网
  • 水质过滤器工作原理介绍
  • 【博联过滤】过滤机器种类
  • 脚注信息
    Copyright © 2025 星欧娱乐注册-星欧娱乐平台-星欧登录首页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