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气过滤器 空气过滤器 1范围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空气过滤器(简称过滤器)的术语与 本标准规定了空气过滤器(简称过滤器)的术语与 定义、分类与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 定义、分类与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 及 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及 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常温、常湿、包括外加电场条件下的 本标准适用于常温、常湿、包括外加电场条件下的 通风、空气调节和空气净化系统或设备的干式过滤 通风、空气调节和空气净化系统或设备的干式过滤 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 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 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236—2000工业通风机用标准化风道进行性 GB/T1236—2000工业通风机用标准化风道进行性 能试验 能试验 GB/T2423. 3—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2部 GB/T2423. 3—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2部 AB AB 分.„试验方法试验 C :恒定湿热试验 GB/T2621 分.„试验方法试验 C :恒定湿热试验 GB/T2621 1—2006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 1—2006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 满管流体流量第 1部分:一般 满管流体流量第 1部分:一般 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 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 体流量 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 体流量 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 满管流体流量 满管流体流量 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 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 体流量第 4部分:文丘 体流量第 4部分:文丘 GB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 GB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 要求 要求 GB/T4857. 23—2003包装运输包装件随机振动试 GB/T4857. 23—2003包装运输包装件随机振动试 验方法 验方法 GB/T6167尘埃粒子计数器性能试验方法 GB/T8170 GB/T6167尘埃粒子计数器性能试验方法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 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 数值修约规则 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 级 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级 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术语 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术语 与定义 与定义 以下术语与定义适于本标准。 以下术语与定义适于本标准。 DRY TYPE FILTER 干式过滤器 DRY TYPE FILTER 干式过滤器 滤料既不浸油,也不喷其他液体的过滤器。 滤料既不浸油,也不喷其他液体的过滤器。 SUB 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 SUB 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 亚高效过滤器 ^HEPA( 亚高效过滤器 ^HEPA( AIR FILTER AIR FILTER )) 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检验,对粒径大于等于〇. 5 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检验,对粒径大于等于〇. 5 IM IM / 微粒的计数效率大于或等于 95%而小于 / 微粒的计数效率大于或等于 95%而小于 99. 9%的过滤器。 99. 9%的过滤器。 3.3 3.3 HIGH EFFICIENCY FILTER 高中效过滤器 HIGH EFFICIENCY FILTER 高中效过滤器 IM 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检验,对粒径大于等于 0.5 /IM 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检验,对粒径大于等于 0.5 / 微粒的计数效率大于或等于 70%而小于 95% 微粒的计数效率大于或等于 70%而小于 95% 的过滤器。 的过滤器。 3.4 3.4 MEDIUM EFFICIENCY FILTER 中效过滤器 MEDIUM EFFICIENCY FILTER 中效过滤器 FXM 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检验,对粒径大于等于 0.5 FXM 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检验,对粒径大于等于 0.5 微粒的计数效率小于 70%的过滤器。其中中效 1型 微粒的计数效率小于 70%的过滤器。其中中效 1型 过滤器计数效率大于或等于 60%、中效 2型过滤器 过滤器计数效率大于或等于 60%、中效 2型过滤器 计数效率大于或等于 40%而小于 60%,中效 计数效率大于或等于 40%而小于 60%,中效 3型过滤器计数效率大于或等于 20%而小于 40%。 3型过滤器计数效率大于或等于 20%而小于 40%。 3.5 3.5 ROUGHING FILTER 粗效过滤器 ROUGHING FILTER 粗效过滤器 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检验,不满足中效及以上级别 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检验,不满足中效及以上级别 要求的过滤器。其中粗效 1型过滤器计数效率大于 要求的过滤器。其中粗效 1型过滤器计数效率大于 或等于 50%,粗效2型过滤器计数效率大于或等于 或等于 50%,粗效2型过滤器计数效率大于或等于 20%而小于 50%,粗效 3型过滤器标准人工尘 20%而小于 50%,粗效 3型过滤器标准人工尘 计重效率大于或等于 50%,粗效 4型过滤器标准人 计重效率大于或等于 50%,粗效 4型过滤器标准人 工尘计重效率大于或等于 10%而小于 50%。 工尘计重效率大于或等于 10%而小于 50%。 3.6 3.6 ELECTRIC AIR FILTER 静电过滤器 ELECTRIC AIR FILTER 静电过滤器 利用高压静电场使微粒荷电,然后被集尘板捕集的 利用高压静电场使微粒荷电,然后被集尘板捕集的 空气过滤器。 空气过滤器。 3.7 3.7 FRAME 框架 FRAME 框架 容纳滤料、保持过滤器外形、承受安装和使用时外 容纳滤料、保持过滤器外形、承受安装和使用时外 力的壳体。 力的壳体。 3.8 3.8 UNDERPROP 支撑体 UNDERPROP 支撑体 支撑滤料或使滤料间空气通道保持一定形状的部 支撑滤料或使滤料间空气通道保持一定形状的部 件。 件。 3.9 3.9 AEROSOL GENERATOR 气溶胶发生器 AEROSOL GENERATOR 气溶胶发生器 空气过滤器计数效率检测时,提供稳定的试验用气 空气过滤器计数效率检测时,提供稳定的试验用气 溶胶的发生装置。 溶胶的发生装置。 10 10 RATED AIR FLOW 额定风量 RATED AIR FLOW 额定风量 规定的过滤器在单位时间内设计处理的风量,或过 规定的过滤器在单位时间内设计处理的风量,或过 M H M H 滤器迎面风速乘以过滤器迎风面积,单位以 3/ 滤器迎面风速乘以过滤器迎风面积,单位以 3/ 表示。 表示。 3. 11 3. 11 PARTICLE SIZE 粒径 PARTICLE SIZE 粒径 用某种测定方法测出的表征粒子大小的名义尺寸, 用某种测定方法测出的表征粒子大小的名义尺寸, 并不含有具体的几何形状的意义. 并不含有具体的几何形状的意义. 当用光散射粒子计数器测定时,粒径是指与标准粒 当用光散射粒子计数器测定时,粒径是指与标准粒 子散射光强度作等效比较而获得的综合效果,代 子散射光强度作等效比较而获得的综合效果,代 表着某一几何尺寸范围的粒子大小。 表着某一几何尺寸范围的粒子大小。 3. 12 3. 12 DUST CONCENTRATION 含尘浓度 DUST CONCENTRATION 含尘浓度 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悬浮粒子的数量或质量。当 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悬浮粒子的数量或质量。当 P MGM P MGM 以 /L 为单位表示时,称为计数浓度;当以 / 3 以 /L 为单位表示时,称为计数浓度;当以 / 3 为单位表示时,称为计重浓度。 为单位表示时,称为计重浓度。 3. 13 3. 13 PARTICLE SIZE GROUPING 粒径分组 PARTICLE SIZE GROUPING 粒径分组 根据本标准的需要,将试验空气中所含的悬浮粒子 根据本标准的需要,将试验空气中所含的悬浮粒子 IM IM 按粒径大小分为 2组,即大于或等于 0. 5/ 和 大 按粒径大小分为 2组,即大于或等于 0. 5/ 和 大 JUM JUM 于或等于 2.0 。 于或等于 2.0 。 3. 14 3. 14 COUNTING EFFICIENCY 计数效率 COUNTING EFFICIENCY 计数效率 指未积尘的受试过滤器上、下风侧气流中气溶胶计 指未积尘的受试过滤器上、下风侧气流中气溶胶计 数浓度之差与其上风侧计数浓度之比,即受试过 数浓度之差与其上风侧计数浓度之比,即受试过 滤器捕集粒子数量的能力,该效率以百分数 (%) 滤器捕集粒子数量的能力,该效率以百分数 (%) 表示。 表示。 3. 15 3. 15 SYNTHETIC DUST 人工尘 SYNTHETIC DUST 人工尘 指本标准使用的模拟大气尘的混合尘源。 指本标准使用的模拟大气尘的混合尘源。 3. 16 3. 16 SYNTHETIC DUST GENERATOR 人工尘发生器 SYNTHETIC DUST GENERATOR 人工尘发生器 指把人工尘按一定要求发散到空气中去形成比较 指把人工尘按一定要求发散到空气中去形成比较 均勻的分散系的设备。 均勻的分散系的设备。 3. 17 3. 17 FINAL FILTER 末端过滤器 FINAL FILTER 末端过滤器 指用来捕集透过受试过滤器的人工尘的过滤器。 指用来捕集透过受试过滤器的人工尘的过滤器。 3. 18 3. 18 ARRESTANCE 计重效率 ARRESTANCE 计重效率 指用人工尘试验过滤器,在任意一个试验周期内, 指用人工尘试验过滤器,在任意一个试验周期内, 受试过滤器集尘量与发尘量之比,即受试过滤器 受试过滤器集尘量与发尘量之比,即受试过滤器 捕集灰尘粒子质量的能力,该效率以百分数 (%) 捕集灰尘粒子质量的能力,该效率以百分数 (%) 表示。 表示。 3. 19 3. 19 INITIAL ARRESTANCE 初始计重效率 INITIAL ARRESTANCE 初始计重效率 指用人工尘试验过滤器,第一个试验周期内中间状 指用人工尘试验过滤器,第一个试验周期内中间状 态的计重效率,该效率以百分数 (%)表示。 态的计重效率,该效率以百分数 (%)表示。 3. 20 3. 20 AVERAGE ARRESTANCE 平均计重效率 AVERAGE ARRESTANCE 平均计重效率 指用人工尘试验过滤器,在额定风量下阻力达到终 指用人工尘试验过滤器,在额定风量下阻力达到终 阻力的期间内,若干次测得的计重效率的算术平 阻力的期间内,若干次测得的计重效率的算术平 均值,该效率以百分数 (%)表示。 均值,该效率以百分数 (%)表示。 3.21 3.21 INITIAL PRESSURE DROP 初阻力 INITIAL PRESSURE DROP 初阻力 指未积尘的受试过滤器通过额定风量时的空气阻 指未积尘的受试过滤器通过额定风量时的空气阻 A A 力,单位以P 表示。 力,单位以P 表示。 3.22 3.22 FINAL PRESSURE DROP 终阻力 FINAL PRESSURE DROP 终阻力 指在额定风量下由于过滤器积尘,而使其阻力上升 指在额定风量下由于过滤器积尘,而使其阻力上升 并达到的规定值。可以是表 3规定的值,也可以 并达到的规定值。可以是表 3规定的值,也可以 A A 由生产厂家推荐,单位以P 表示。 由生产厂家推荐,单位以P 表示。 3.23 3.23 DUST HOLDING CAPACITY 容尘量 DUST HOLDING CAPACITY 容尘量 指在额定风量下,受试过滤器达到终阻力时所捕集 指在额定风量下,受试过滤器达到终阻力时所捕集 G G 的人工尘总质量,单位以 表示。 的人工尘总质量,单位以 表示。 4分类与标记 4分类与标记 4.1 分类 4.1 分类 1. 1按性能分类 1. 1按性能分类 粗效过滤器,分成粗效 1型过滤器、粗效 2型、粗 粗效过滤器,分成粗效 1型过滤器、粗效 2型、粗 效 3型、粗效 4型过滤器; 效 3型、粗效 4型过滤器; 中效过滤器,分成中效 1型过滤器、中效 2型过滤 中效过滤器,分成中效 1型过滤器、中效 2型过滤 器和中效 3型过滤器; 器和中效 3型过滤器; 高中效过滤器; 高中效过滤器; 亚高效过滤器。 亚高效过滤器。 4.1.2 按型式分类 4.1.2 按型式分类 平板式; 平板式; 折褶式; 折褶式; 袋式; 袋式; 卷绕式; 卷绕式; 筒式; 筒式; 静电式。 静电式。 4. 1.3 按滤料更换方式分类 4. 1.3 按滤料更换方式分类 可清洗; 可清洗; 可更换; 可更换; 一次性使用。 一次性使用。 4.2 按规格分类 4.2 按规格分类 过滤器的基本规格按额定风量表示。小于 1 〇〇〇 过滤器的基本规格按额定风量表示。小于 1 〇〇〇 M H M H M H M H 3/ 的规格代号为 0,1 000 3/ 规格代号为 1.0, 3/ 的规格代号为 0,1 000 3/ 规格代号为 1.0, M H M H M H M H 每增加 100 3/ 即递增 0. 1,增加不足 100 3/ 每增加 100 3/ 即递增 0. 1,增加不足 100 3/ 的规格代号不变,见表 1。 的规格代号不变,见表 1。 4.3 标记 4.3 标记 4.3. 1过滤器外形尺寸表示原则为:以气流通过方 4.3. 1过滤器外形尺寸表示原则为:以气流通过方 向为深度,以气流通过方向的垂直截面正确地安装 向为深度,以气流通过方向的垂直截面正确地安装 时的垂直长度为高度,水平长度为宽度。标记如下 时的垂直长度为高度,水平长度为宽度。标记如下 (代号含义见表 1): (代号含义见表 1): 4.3.2 标记示例 4.3.2 标记示例 A) KZ2-Z-Y-1.5 即中效 2型空气过滤器,折褶式,一次性使用的,额定风量为 1 500 M3/H,无防火 A) KZ2-Z-Y-1.5 即中效 2型空气过滤器,折褶式,一次性使用的,额定风量为 1 500 M3/H,无防火 要求; 要求; MH KC3-P-K-2.0-H 即粗效 3型空气过滤器,平板式,可清洗的,额定风量 2 000 MVH,有防火 KC3-P-K-2.0-H 即粗效 3型空气过滤器,平板式,可清洗的,额定风量 2 000 V ,有防火 要求。 要求。 5基本规定、材料与结构 5基本规定、材料与结构 1 基本规定 1 基本规定 5.1.1 过滤器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和技术文件进行生产。 5.1.1 过滤器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和技术文件进行生产。 1.2 框架或支撑体无凹凸疤痕、破损、外形完整规矩。 1.2 框架或支撑体无凹凸疤痕、破损、外形完整规矩。 5. 1.3 滤料无损伤。 5. 1.3 滤料无损伤。 Z 1.4 静电空气过滤器单相额定电压不应大于 250 V,三相额定电压不应大于 480 V,额定频率应为 50 HZ的静电空气过滤器机组。 1.4 静电空气过滤器单相额定电压不应大于 250 V,三相额定电压不应大于 480 V,额定频率应为 50 H 的静电空气过滤器机组。 5. 1.5 静电过滤器应设置断电保护,保证在打开机组结构进行维修或维护时,其内部装置自动断电。 5. 1.5 静电过滤器应设置断电保护,保证在打开机组结构进行维修或维护时,其内部装置自动断电。 5. 1. 6静电空气过滤器为公众易触及的器具,其防触电保护应符合 GB4706. 1 —2005规定的 I 类器 5. 1. 6静电空气过滤器为公众易触及的器具,其防触电保护应符合 GB4706. 1 —2005规定的 I 类器 具的要求,即试验探棒不应触及带电和可能带电的部件。 具的要求,即试验探棒不应触及带电和可能带电的部件。 5.2 材料 5.2.1 滤料 5.2 材料 5.2.1 滤料 效率、阻力、强度、容尘量等性能应满足同类过滤器性能要求; 效率、阻力、强度、容尘量等性能应满足同类过滤器性能要求; 应符合国家颁布的卫生要求,并不产生二次污染; 应符合国家颁布的卫生要求,并不产生二次污染; 厚度、密度应均匀,不应含有硬块等明显杂物,表面不应有裂缝,空洞等外伤; 厚度、密度应均匀,不应含有硬块等明显杂物,表面不应有裂缝,空洞等外伤; 可再生或可清洗的滤料,再生或清洗后的效率不应低于原指标的 85%,阻力不应髙于原指标 可再生或可清洗的滤料,再生或清洗后的效率不应低于原指标的 85%,阻力不应髙于原指标 的 115%,强度仍应满足使用要求。 的 115%,强度仍应满足使用要求。 5.2.2 粘结剂和密封胶 5.2.2 粘结剂和密封胶 粘结剂的剪力强度和拉力强度应不低于滤料强度,其耐温耐湿应与滤料相同; 粘结剂的剪力强度和拉力强度应不低于滤料强度,其耐温耐湿应与滤料相同; 密封胶应保证过滤器阻力在使用极限条件下,运行时不开裂,不脱胶,并且有弹性,其耐温耐 密封胶应保证过滤器阻力在使用极限条件下,运行时不开裂,不脱胶,并且有弹性,其耐温耐 湿应与滤料相同。 湿应与滤料相同。 5.3 结构 5.3 结构 5.3. 框架或支撑体 5.3. 框架或支撑体 〗 〗 当框架或支撑体既当作滤料支撑体又当作过滤器密封端面框架时应有强度和刚度的要求; 当框架或支撑体既当作滤料支撑体又当作过滤器密封端面框架时应有强度和刚度的要求; 当框架或支撑体仅作为滤料支撑体用时,允许有一定的变形,但是不能影响过滤器的安装和 当框架或支撑体仅作为滤料支撑体用时,允许有一定的变形,但是不能影响过滤器的安装和 正常使用。 正常使用。 5.3.2 密封措施 5.3.2 密封措施 滤芯与框架(或支撑体)压接应紧密,如用胶封,则粘接应牢固,无漏孔及脱开裂缝。粘结处、缝接处在撕裂试验后不开裂; 滤芯与框架(或支撑体)压接应紧密,如用胶封,则粘接应牢固,无漏孔及脱开裂缝。粘结处、缝接处在撕裂试验后不开裂; 框架(或支撑体)端面若有密封垫,密封垫应平整,具有弹性,与框架 (或支撑体)粘接要牢固。5.3.3 可清洗、可更换的过滤器应拆装方便, 框架(或支撑体)端面若有密封垫,密封垫应平整,具有弹性,与框架 (或支撑体)粘接要牢固。5.3.3 可清洗、可更换的过滤器应拆装方便, 清洗方法简单。 清洗方法简单。 5. 3. 4卷绕式过滤器运转部件应灵活、滤料不偏斜、卷绕速度均勻。 5. 3. 4卷绕式过滤器运转部件应灵活、滤料不偏斜、卷绕速度均勻。 6要求 6要求 1尺寸偏差 1尺寸偏差 1. 1外形尺寸 1. 1外形尺寸 外形尺寸允许偏差见表 2。 外形尺寸允许偏差见表 2。 表 2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表 2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1.2 平面度 1.2 平面度 MM MM 亚高效过滤器端面及侧板平面度应小于或等于 1. 6 。 亚高效过滤器端面及侧板平面度应小于或等于 1. 6 。 6.2 效率、阻力 6.2 效率、阻力 6.2. 1过滤器的效率、阻力应在额定风量下符合表 3 的规定; 6.2. 1过滤器的效率、阻力应在额定风量下符合表 3 的规定; 6. 2. 2未标注额定风量,应按表 3规定的迎面风速推算额定风量,并按附录 A和附录 B进行试验; 6. 2. 2未标注额定风量,应按表 3规定的迎面风速推算额定风量,并按附录 A和附录 B进行试验; 6.2.3 在满足本标准规定的额定风量下的初阻力的情况下,过滤器的初阻力不得超过产品标称值 的 10%。 6.2.3 在满足本标准规定的额定风量下的初阻力的情况下,过滤器的初阻力不得超过产品标称值 的 10%。 表 3过滤器额定风量下的效率和阻力 表 3过滤器额定风量下的效率和阻力 注:当效率测量结果同时满足表中两个类别时,按较高类别评定。 注:当效率测量结果同时满足表中两个类别时,按较高类别评定。 容尘量 容尘量 过滤器必须有容尘量指标,并给出容尘量与阻力关系曲线。过滤器实际容尘量指标不得小于产品标称容尘量的 90%。 过滤器必须有容尘量指标,并给出容尘量与阻力关系曲线。过滤器实际容尘量指标不得小于产品标称容尘量的 90%。 6.4 抗撕裂 6.4 抗撕裂 在抗撕裂试验中及试验后不得有滤芯撕裂,从框架(或支撑体)移位或其他的损坏。 在抗撕裂试验中及试验后不得有滤芯撕裂,从框架(或支撑体)移位或其他的损坏。 6.5 耐振动 6.5 耐振动 过滤器经振动试验后,效率和阻力仍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过滤器经振动试验后,效率和阻力仍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6.6 清洗 6.6 清洗 过滤器清洗后的效率不应低于原指标的 85%,阻力不应高于原指标的 115%,强度仍应满足使用 过滤器清洗后的效率不应低于原指标的 85%,阻力不应高于原指标的 115%,强度仍应满足使用 要求。 要求。 6.7 防火 6.7 防火 过滤器如有防火要求,应满足 GB8624的相关规定。 过滤器如有防火要求,应满足 GB8624的相关规定。 6.8 储存 6.8 储存 过滤器经过高温高湿储存后,阻力仍然满足表 3 的要求,效率不低于试验前的 90%,且要求外观不 过滤器经过高温高湿储存后,阻力仍然满足表 3 的要求,效率不低于试验前的 90%,且要求外观不 滋菌,不生酶。 滋菌,不生酶。 6.9 绝缘电阻 6.9 绝缘电阻 机组按 7. 9 的方法试验,其冷态绝缘电阻不应小于 2 MN。 机组按 7. 9 的方法试验,其冷态绝缘电阻不应小于 2 MN。 ■ ■ 6. 10 电气强度 6. 10 电气强度 机组按 7. 10 的方法试验,应无击穿。 机组按 7. 10 的方法试验,应无击穿。 6. 11泄漏电流 6. 11泄漏电流 M 机组按 7. 11的方法试验,其外露金属部分和电源线间的泄漏电流值不应大于 1 MA。 机组按 7. 11的方法试验,其外露金属部分和电源线间的泄漏电流值不应大于 1 A。 6. 12接地电阻 6. 12接地电阻 机组在明显位置应有接地标识,接地端子和接地触点不应连接到中性接线 的方法试 机组在明显位置应有接地标识,接地端子和接地触点不应连接到中性接线 的方法试 N N 验,其外露金属部分和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值应不大于〇. 1 。 验,其外露金属部分和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值应不大于〇. 1 。 6. 13湿热试验 6. 13湿热试验 机组湿热试验按 7.13 的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 机组湿热试验按 7.13 的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 N 机组带电部分与非带电部分之间绝缘电阻值不小于 2 MN; 机组带电部分与非带电部分之间绝缘电阻值不小于 2 M; MIN 施加表 4规定电压 1 MIN,应无击穿。 施加表 4规定电压 1 ,应无击穿。 6. 14臭氧 6. 14臭氧 H MGM 臭氧发生浓度 1 H均值应低于 0. 16 MG/M3。 臭氧发生浓度 1 均值应低于 0. 16 / 3。 7试验方法 7试验方法 1尺寸偏差 1尺寸偏差 MM 7. 1. 1长度用分度值不大于〇. 1 MM的游标卡尺检查。 7. 1. 1长度用分度值不大于〇. 1 的游标卡尺检查。 MM MM MM MM 1.2 平面度用平板和塞尺检查,平板精度为 3级,塞尺厚度范围为 0. 02 〜0. 50 。 1.2 平面度用平板和塞尺检查,平板精度为 3级,塞尺厚度范围为 0. 02 〜0. 50 。 7.2 效率、阻力 7.2 效率、阻力 应按附录 A和附录 B规定的方法测定额定风量下的效率和阻力。 应按附录 A和附录 B规定的方法测定额定风量下的效率和阻力。 7.3 容尘置 7.3 容尘置 应按附录 B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应按附录 B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7.4 抗撕裂 7.4 抗撕裂 MIN 额定风量下,在装置端面上均勻的添加棉纤维、飞尘、试验尘或者它们的任意混合物来增加阻力,达 到 3倍初阻力,并保持 3 MIN,而后 额定风量下,在装置端面上均勻的添加棉纤维、飞尘、试验尘或者它们的任意混合物来增加阻力,达 到 3倍初阻力,并保持 3 ,而后 MIN 2 MIN内通过降低风量把试验压差降低到初阻力的 10%。这个程序 2 内通过降低风量把试验压差降低到初阻力的 10%。这个程序 必须重复作 4次。 必须重复作 4次。 7.5 耐振动 7.5 耐振动 对亚高效过滤器经检验合格后,按规定进行包装和标志,并应按 GB/T4857. 23—2003 的相关要求 对亚高效过滤器经检验合格后,按规定进行包装和标志,并应按 GB/T4857. 23—2003 的相关要求 进行耐振动试验,经过耐振动试验后的过滤器按 7. 2 的规定复检效率和阻力,试验结果应符合 6. 5的 进行耐振动试验,经过耐振动试验后的过滤器按 7. 2 的规定复检效率和阻力,试验结果应符合 6. 5的 规定。 规定。 7.6 清洗 7.6 清洗 按制造厂给出的清洗方法清洗后,按 7. 2 的规定复检效率和阻力。 按制造厂给出的清洗方法清洗后,按 7. 2 的规定复检效率和阻力。 7.7 防火 7.7 防火 有防火要求的过滤器,应按 GB8624 的规定进行防火试验。 有防火要求的过滤器,应按 GB8624 的规定进行防火试验。 7.8 储存 7.8 储存 H 将被检过滤器储存于 (40±2)°C,相对湿度 (93±2)%环境内48 ,取出后立即进行效率、阻力 试验。 H 将被检过滤器储存于 (40±2)°C,相对湿度 (93±2)%环境内48 ,取出后立即进行效率、阻力 试验。 7.9 绝缘电阻 7.9 绝缘电阻 常温、常湿条件下,用 500 V绝缘电阻计测量机组带电部分和非带电金属部分之间的绝缘电阻。 常温、常湿条件下,用 500 V绝缘电阻计测量机组带电部分和非带电金属部分之间的绝缘电阻。 7. 10 电气强度 7. 10 电气强度 10. 1在机组带电部分和非带电金属部分之间施加额定频率的交流电压,开始施加电压应不大于规 定值的一半,然后快速升为全值,持续
2、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2026年高考文科数学真题汇编:解三角形高考题老师版.doc
2025-2026年高考文科数学真题汇编:解三角形高考题学生版.doc
2025-2026年高考文科数学真题汇编:立体几何高考题老师版.doc
《春江花月夜》课件(共30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2025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流通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pdf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