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水是生命之源,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命脉。在岭南大地上,一座座水库如碧玉镶嵌,不仅滋养着万千生灵,更承载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使命。近期,国际在线启动 “广东最美水源地” 专题报道,聚焦高州水库、鹤地水库、新丰江水库(万绿湖)、流溪河水库、南水水库五大战略水源地,探寻绿美广东的“水密码”。这五大水源地,是广东水资源保护的缩影与标杆。高州水库以“百万亩经济林退还生态林”的壮举,书写水源涵养与民生协调的范本;万绿湖以一湖净水保障粤港澳大湾区4000万人饮水安全;鹤地水库跨越粤桂,诠释流域共治的智慧;青龙湖、南水水库则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质长效管理,树立生态屏障标杆。
2021年5月1日,随着《湛江市鹤地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座跨粤桂两省区的特大型水库进入法治化保护新阶段。四年过去,条例落地成效如何?面对蓝藻爆发、跨界污染等挑战,湛江如何守好这生命之水?
管理局创新构建“人防+技防”双重体系。在一级保护区边界,界标警示牌与高清摄像头组成第一道防线,全天候捕捉游泳、垂钓等违规行为。而在二级保护区,执法矛头直指污染源,红湖农场禁养区200米内的1696户养殖场被全部清拆,3107户禁养区外养殖场完成粪污处理设施改造。
2024年,管理局升级清网战术。水面快艇每周巡查7次以上,无人机如鹰隼般掠过122平方公里水域,库岸徒步拉网排查每两周10次密集进行。取水口、入河口等敏感区域,20处视频监控点24小时紧盯。
2024年执法力度空前。7月,72名执法人员、3艘执法船、15台车辆开展第二季度联合行动,在陆川县古城镇发现违法垃圾站和养殖场后,现场移交属地处理。9月,第三季度行动更升级为陆空水三栖联动——70多名执法人员驾驶15艘船艇巡航,无人机盘旋监控,一举清理拦网1500多米、地笼网2000多米。
山下农田间,一场农业革命同步推进。在云南晋宁区“三水共治”经验启发下,全链条治理体系逐步成型:源头推广化肥减量技术,过程建设生态沟渠拦截径流,末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红湖农场的示范田里,沟渠中茭白、水芹茂盛生长,成为吸收氮磷的天然过滤器。
公众参与机制遍地开花。2024年投放鲢鳙鱼苗400多万尾净化水质,2025年又增220万尾;每月组织志愿者清理漂浮物、植树造林。石角镇村民老陈从养殖户转型护水员,他说:“以前养鱼年赚5万,现在领补偿金加巡库工资,心里更踏实”。
应对行动迅速展开。管理局对接专业治藻团队,启动水域污染分布调查,绘制“数字污染地图”。这套系统以物联网、卫星遥感为眼,根据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等预警蓝藻动态;而7400万元建成的遥感监测平台,早已布设20处监控点守护敏感水域。